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这片土地——记营口市站前区法学会退休党员、法律志愿者李勇

来源:营口市站前区法学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01

【字号:

分享:


人这一生,有很多节点,这些节点的出现,往往会带来人生轨迹的改变。

2015年7月15日,本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但对李勇来说却注定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上午,组织部门的退休通知到了,尽管对此他早就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但当那一纸文书捧在手中时,他看到了自己对这份职业热爱和眷恋,五味杂陈浮上心头。

把最后的一些个人物品放到一个纸箱里,收拾了心理的复杂情绪,与同事一一惜别,准备回家。

就在这时,站前区委政法委书记的一个电话,让他的心绪又有了变化——站前区法学会需要他来做法律志愿者,并通过他未来的工作热情和方法把法学会工作做得更加有声有色。

李勇没有多想,答应先干“两天”,看看自己能否胜任。没想到这一干不是“两天”,而是整整七年。

七年,站前区法学会的领导换了四任,工作人员也换了几茬,但李勇在这个岗位上像扎下根儿一样,稳稳地坚守着。几年来,站前区法学会的工作风生水起,在营口地区乃至全省都很有影响力。站前区法学会连续5年被评为营口市基层先进法学会,辽宁省先进基层法学会;两次在全省法学工作会议上介绍工作经验;2021年11月,在全省基层法学会第一家完成第三届法学会理事会换届;在《辽宁法治论坛》等专题学术征文活动中,先后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作品67篇。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的“忠诚、干净、担当”主题活动中,获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4篇,为营口市政法系统争得了荣誉。去年,站前区法学会成立十周年,他汇编了优秀论文集,策划组织了一次纪念活动;站前区还两次承办营口法治论坛,为全市法学研究做出积极贡献。

这一张张成绩单,成为站前区法学会的工作折射,李勇的名字,却深藏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每每领导对他的工作给予认可和表扬,他总是说,成绩的取得来自领导的支持,大家的同心。而站前法学会工作的长盛不衰,的确离不开李勇这样的志愿者默默的奉献。

会找领导的人

2017年7月,辽宁大厦八楼会议室,李勇代表营口市法学系统在大会上介绍基层法学会工作经验,题目是《打牢基础 扎实工作 稳中推进基层法学会建设》,这也是李勇做了法律志愿者两年的总结。当初,区政法委为了方便工作,提名他为区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把日常具体工作交给他。

组织的信任使他感觉到了压力。自己虽然已经退休,只是个志愿者,但党员的身份没有变。他首先看到,法学会成立时间虽然比较早,但一直没有独立的党组织,为此他和政法委主要领导一同与区委进行协调,在2017年8月,成立了站前区法学会党组。几年来,政法委主要领导多次调整,法学会党组书记一直由政法委书记担任,使法学会工作时时在党的领导之下。

成立了党组后,李勇开始在法学会会员队伍建设上下起了功夫。法学会成立初期,会员只有60人,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队伍必须扩大,他主张会员发展以政法机关为主,向基层街道和行政执法部门扩展,按照《中国法学会章程》要求,会员进行了认真清理和重新登记,242名会员填报了《中国法学会会员证》,法学会会员达到上级法学会要求的规模。

有道是有为才能有位。在区政法委的支持下,法学会工作纳入政法工作整体布局,同政法委工作同部署、同计划、同安排、同总结,法学会以区法治建设实践基地作为抓手,做到了编制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到位、经费优先保障、办公设施齐全。辖区的五个办事处的法律顾问站法律专家到位、人员到位、办公场地和硬件建设得到保障,法律顾问站工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全区形成了以法治实践基地为中心、以政法机关为骨干、以法律顾问站为基础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

站前区法学会从组织到队伍发生了变化,为区法学会开展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李勇感受到,干工作应争取领导的支持,善于找领导协调,善于争取领导支持,是工作的一大保证。

不研究不叫法学会

基层法学会困难很多,最难的就是法学研究。对这个问题省、市法学会领导都十分关注。2018年5月,省法学会党组书记段文龙、副会长苑国强和市委常委、市法学会会长姜庆明等领导到站前区开展调研,听取了站前区关于开展法学研究的汇报。领导们感到,一个区级法学会,没有专业人员,全是兼职会员,缺乏法学氛围,在法学研究上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怎么做到的呢?2019年,辽宁省法学会在丹东东港召开基层法学会工作会议,李勇在大会上做经验介绍,他的发言就是向省、市法学会领导做的汇报。会上一共有十个典型发言,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营口市站前区法学会的做法吸引人、有说服力、接地气。

应该承认,县区级法学会进行法学研究的确很难。但李勇认为,不管基层不基层,既然叫法学会,不搞学术研究说不过去,法学研究是诸多困难的主要方面,不解决这一难题,法学会就徒有其名。

困难摆在眼前,唯有想办法解决,也就迎来了光明。在没建立法学会之前,区政法部门一直在开展学习型政法机关建设等活动,把提高政法干警的法律业务水平作为主要目标,在专业知识培养上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一批优秀干警曾经在各自系统开展的业务知识竞赛中取得过突出成绩。这说明开展法学研究不是没有一点基础,进行法学研究是有一定条件的。法学会需要进一步引导,使法学研究有组织,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具体怎么搞?还是老办法,第一抓领导。建会以来,站前区每年都召开的法学会理事大会,都请区委领导到会讲话或致辞。同时要求政法部门领导亲自上手,亲自参与法学研究。李勇心里有数,政法部门的领导,不论从学历上、还是专业工作、经验都高于一般干警,公、法、检、司的主要领导都挂区法学会的副会长,就让他们带头。事实证明,大多获奖征文都是政法部门各级领导撰写的。

培养一批写手也是法学研究的途径之一。写东西是个苦差事,法学会会员本职工作都很忙,搞法学研究大家都觉得十分为难,有水平问题,也有怕吃苦的原因。有的同志说:“宁可让我干点力气活,也别让我写材料。”搞法学研究,不是你想写就能写出来的,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抱着积极热爱或极大兴趣的态度去写作,那是写不出来的,勉强写出来质量也不会好。怎么办?经过层层筛选,组建了78人的写作队伍,占全区法学会会员三分之一以上,通过考察培养,一批写作新人迅速成长起来。检察官郑天立获得辽宁法治论坛一等奖,众多年轻会员获得各类奖项,让李勇看到了希望,充满了自信,坚信基层法学会是可以开展法学研究的。

建立保障激励机制,是法学研究的动力。李勇在起草制定法学会工作规则时明确规定,对获得省以上奖励的会员,区法学会实行配套奖励;同时坚持“唯一”标准,就是评为优秀法学会会员必须是获奖会员。法学会每年都大张旗鼓对优秀法学会会员进行表彰,对所有参加各类学术征文的会员在大会上进行通报表扬,在省以上获奖法学会会员就是当年当然的优秀会员,实行配套奖励,上级奖励什么,区法学会就奖励什么,不论是奖品、奖金一律双赢。区委领导多次在理事会上代表区委表态:对法学研究成果丰硕,指导应用社会效果明显的,获得上级奖励的法学会会员,要给予应有的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并反映给组织部门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依据之一,激励法学会会员奋发有为。

李勇要的就是这种氛围:让参加写作的和没参加写作的人有差别;写得好和写得差的有差别;让今年没参加课题研究的,想办法明年参加;今年没获奖的想办法明年得奖……获奖的会员很受鼓舞“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领导知道了;我们的成果不是没用,组织上看到了。”法学会一批会员被组织部门提拔重用。

骨子里的大局观

李勇认准一个硬道理,就是基层法学会不依靠政法委领导,不依靠政法职能,不依靠政法队伍必将一事无成。他开玩笑说,我从骨子里觉得法学会工作必须融入政法工作的大局。

怎么融入?第一在思想上,第二在行动上。思想上不用说,行动方法上是具体的。在维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他总结的区法学会《为社会稳定铺石,为服务大局助力》工作方法在省、市媒体上进行了报道;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区法学会组织全区四百多名政法干警进行签订“不涉黑不染黑管好家属子女拒绝灯下黑”承诺书活动,有力地配合了中心工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他请示领导特聘请我省知名法学专家、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丁慧教授,为区委理论中心组开展法治专题讲座,对政法部门中层以上干部进行法治专题培训;在政法机关开展“四大专项行动”活动期间,区法学会承担协调“忠诚干净担当”和“规范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两项任务,全区政法机关的专项活动做到方案步调统一,工作部门明确,工作人员落实,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在政法队伍建设上,李勇深入基层,挖掘典型,用榜样的力量说服人。东新社区民警田友谊16年扎根社区,时刻不忘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天职,把对党的忠诚落实到履行职务的具体工作当中,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营口市学雷锋先进政法干警,受到管区群众的欢迎和爱戴,被省公安厅评委“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民警”。李勇还总结区法院积极开展“五进”活动,实行“一站两员”制度,组织会员法官走访辖区企业主动服务的做法,区法院被省政法系统评为“忠诚、廉洁、为民”先进单位....

七年法律志愿者角色的投入,同行们评价:站前区法学会工作之所以能够站到同行的前列,离不开李勇灵活的工作方法;而每每提到这个退休后的人生角色,李勇总是津津乐道:七年时光,有苦有乐。人上了年龄总爱找点事情干,业余时间除了爱打乒乓球,就是爱看书写点东西,法学会的总结经验、工作报告、文件起草、事迹材料、理事会章程等等都亲历亲为,对这项工作乐此不疲。

生于农村的李勇,依然会带着一种踏实和质朴,耕耘在法学研究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用努力和汗水,结出更多的果实。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